□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曹壮壮
又到一年的腊月,空气中开始飘起年的味道,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已盛装打扮,期盼着新年的到来。而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,如今的年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渐渐地淡了,唯有儿时的年味永远沉淀在心底。那时,虽然没有时髦的服饰,没有那么多的压岁钱,但浓浓的喜庆味道让人回味无穷。
“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挣压岁钱。”市民刘勇说,那时候他挣的压岁钱多数是要上缴的。妈妈说要帮他把这些压岁钱攒起来,至于攒到什么时候可以花,他就不知道了。
今年30岁的刘伟回忆起小时候发压岁钱的情景,不禁笑了起来。
“爷爷很大方,从我记事起,每次都是一张崭新的50元钞票,后来“涨”到面值100元的钞票。过年兜里有了钱就马上跑到街上,可到了街上又舍不得花,最后还是买些烟花、零食以及妈妈平时不给买的小玩意。
“最好笑的是,小时候对钱没概念。一次,一位阿姨给了我10元钱,因为只有薄薄的一张,我忍不住大哭起来,谁都劝不住,最后大姨给我换成了10张一元的,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摞钱,才破涕为笑。”刘伟说,那个时候最值得高兴的就是过年挣厚厚的一沓压岁钱。
刘伟说,现在,孩子过年可挣几百几千的压岁钱,可他们却不像我们儿时那样期盼过年了。